首页 > 廉政共建 > 公安 > 正文
命案逃犯潜逃36年,长治潞城落网!
2025-07-01来源:廉政中国编辑:小编

  廉政中国讯   一座荒废老宅,一名身份成谜的男子,一次基础信息采集,竟成为揭开一桩尘封36年命案的关键钥匙。近日,长治市公安局潞城分局依托“基础管控中心”建设和“5110”协作平台,从发现可疑、核查身份到抓捕归案、交待罪行,不到13小时就成功抓获一名潜逃36年的命案在逃人员。

  废弃院落现嫌疑

  6月5日上午9时,潞城分局石窟派出所民警辅警按照基础管控工作部署,以“一户不落、一人不差”的标准,“地毯式”深入辖区村庄开展基础信息采集更新工作。当巡查至辖区某村一座废弃院落时,辅警豆磊敏锐发现这座看似长期无人居住的废弃老宅木门虚掩,透过门缝望去,院内砖雕照壁下满满一层烟头——“进去看看!”出于职业敏锐和负责态度,豆磊和另外一名辅警张卓帆轻声进入院子逐一排查。

  “有人!”在院子东北角的一间偏房,豆磊发现房间当中的床上居然躺着一人。

  “房间里面垃圾遍地,废弃老宅早就不通电了,昏暗的窑洞只有中间一张床上躺着一名老人,别的地方落满了灰尘,完全不像是有人居住的地方。”豆磊介绍当时的情形。

  面对民警的突然出现和询问,该男子神色异常慌张,言辞含糊不清。他自称名叫“刘某生”,但无法出示任何有效身份证件,对于家庭住址、亲属情况等基本信息语焉不详、前后矛盾。民警通过户籍系统查询,发现并无符合其描述的“刘某生”信息,引起民警高度警觉。

  然而,眼前的情况也需审慎处理。该男子自述“身体很差,有老毛病”,且其虚弱的状态肉眼可见。时值夏日,废弃屋内环境恶劣,若强行带回派出所,对其健康和安全都存在风险。

  豆磊迅速将现场情况及初步判断报告所长王勇,因该男子身份尚不明朗,无法确定是流浪人员还是在逃嫌疑人,既要确保有效控制,防止其脱逃或发生意外,也要体现人道关怀。经综合研判,王勇想到了一个稳妥的方案:先将该男子暂时安置到辖区一家具备基本医疗条件的封闭式养老院,并安排两名精干警力贴身看守。同时,立即围绕该男子身份和废弃房屋展开深度外围调查。

  科技协作定真身

  外围调查迅速展开。民警走访周边村民后获悉,该男子只是偶尔出现在本村,行踪不定、沉默寡言。废弃房屋主人表示,以为其是流浪人员,出于同情默许其暂住,对其真实身份一无所知,所有迹象均表明该男子身份可疑。

  身份核查是突破僵局的核心。民警敏锐捕捉到该男子带有明显的河南口音,结合其只言片语,初步判断其可能来自河南南阳地区,王勇立即安排派出所民警启动双线核查机制。

  一方面,通过长治市公安局“5110”协作平台发起紧急核查请求。市局刑侦、刑事技术、科信等相关警种闻令即动,高效协同,依托大数据平台进行深度研判。

  另一方面,迅速与河南省南阳市公安机关取得联系,详细通报可疑男子的体貌特征、口音特点、发现地及当前状况,请求协查当地在逃及失踪人员信息。

  两地警方信息高速流转,资源共享,形成强大合力。很快,长治市公安局“5110”协作平台反馈,该男子与河南省某县潜逃36年的命案在逃人员侯某超高度相似!

  经过确认,这名藏匿于废弃房屋的“刘某生”,正是1989年在河南省淅川县犯下命案后潜逃至今的犯罪嫌疑人侯某超!

  亲情感化破防线

  身份确认后,民警立即依法对侯某超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在审讯初期,侯某超心存侥幸,以沉默对抗审讯。面对这一情况,民警在坚持法律政策教育的同时,适时调整策略,进行政策攻心。当王勇提及“据属地通报,你的母亲和4个兄弟姐妹已不在人世”等信息时,侯某超长期压抑的心理防线瞬间崩溃,情绪失控,失声痛哭。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我已经多活了三十多年,我认罪。”6月15日22时,在强大的法律震慑和情感感召下,侯某超最终放弃抵抗,对其于1989年在河南省淅川县实施犯罪后潜逃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据其供述,案发后为逃避打击,其先后流窜至东北、山西等地的偏远山区,化名隐匿,主要在条件艰苦的小煤窑、私人矿场打零工维生。36年来,他过着提心吊胆、与世隔绝的生活,不敢与人交往,生病也不敢就医,因为没有身份信息无法办理银行卡,打零工挣的钱都是把现金装身上,钱被偷了也不敢报警……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尘封的罪恶终将被正义所揭露。在长治市公安局潞城分局民警扎实开展基层基础工作和市公安局“5110”协作平台织就的“天罗地网”下,一起尘封36年的命案,不到13个小时就得以告破。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