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中国讯(张中平 徐必华)初夏时节,隰县百花吐艳,万木正荣。走在街头,随处可见穿梭在城南乡的红蓝警灯,交织成辖区最令人安心的一抹“警”色。一直以来,临汾隰县公安局城南派出所民警坚守岗位,不仅用默默付出守护着辖区安全,更用浓浓情谊温暖着辖区群众,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忠诚担当。
“刘大爷,别担心,我们一会就过去。”眼下正值除草的黄金期,种植玉露香梨的刘大爷因儿女们工作原因无法及时回来帮忙,急得嘴角起了泡。了解到辖区刘大爷这一情况,城南派出所迅速组建了一支助农小分队,民警们抡起锄头,热火朝天地忙起来,不过半天的时间,就让梨树地里“焕然一新”,刘大爷露出了开怀的笑颜。
“城南派出所处于城乡结合区域,管理难度大,工作任务繁重。”所长任垄介绍,城南派出所结合辖区实际,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入户法制宣传、防范化解风险、网格处置管理、警民协同共治、网下网上服务六项措施,访民情、察民意、解民忧,探索建立了一条符合辖区特色的共享共治新模式,构建了“梨乡”新“枫”貌。
“网下+网上”
24小时守护群众安全
“为有效增强辖区居民反诈防诈意识,预防和减少电信诈骗案件发生,民警每周三都会入户宣传,从而在辖区群众中营造全民反诈良好氛围。”任垄说,驻村民警辅警工作在辖区,最重要的是与群众打交道。城南派出所坚持把推广应用“国家反诈中心”APP作为赢取反诈战略主动权的重要手段,面对面讲解防骗知识、手把手指导安装使用,提升安装率和使用率。
截至目前,共注册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人数12000余人,通过推广安装反诈平台为群众注入了“防骗疫苗”。同时,线上坚持“互联网+”模式,在辖区16个村委建立了16个微信警务室,每日推送反诈信息,线下通过“一村一警一辅警”工作机制,面对面对村民进行反诈宣传,帮助村民提升法律意识和反诈意识。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微信警务室工作模式架起了警民之间的“连心桥”,也激活了群众之间的“共治力”。4月28日18时25分,车家坡微信警务室辅警吴晓东接到辖区田先生的求助信息,他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称其在手机上操作某软件,该软件有手续费,现在需要远程操控手机,签订一份“个人信息使用授权书”,然后联系银行办理一项关闭该软件的业务,如果不关闭的话将会影响征信问题。了解情况后,吴晓东立即赶到田先生家,指导田先生将刚刚的手机号码设置成诈骗电话并开通反诈预警功能。田先生表示,“幸亏以前接受过你们的反诈宣传,要不然就被骗了,太谢谢你们了!”
“新生儿办户需要什么手续”“我的行车记录仪有记录到作案过程”“路边有小孩迷路找不到家了”……在微信警务室群中,大家发着各类信息,线上警务室的气氛越来越活跃,话题不局限于反诈宣传,而是成了社区治理的一个网络平台。
吴晓东说,每天群里都会收到很多信息,一条条的信息积极回应,每天乐此不疲。辖区群众也说,自从有了线上警务室,不仅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意识增强了,案情变少了,还感觉群众素质都更高了。
问题不出辖区
矛盾纠纷在一线解决
基层问题纷繁复杂,如何全方位保障群众需求?唯有“集各方力量”。城南派出所有1个综合矛盾调解中心、16个微信警务室线下服务站,建立司法、乡镇、村委等部门实体派驻矛盾调解中心值班制度,16个微信警务室线下服务站民警辅警坐班制度,健全织密了公调对接、警网对接网络,推出“派出所+N”调解模式,探索建立一个联调机制,上门调解、坐班调解、联合化解三种方法的“1+3”调解法,广拓基层治理服务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很多矛盾纠纷不是一次就能解决,得持续跟踪复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通过不断的工作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才能圆满解决。”任垄说。
2022年,隰吉高速施工进行到攻坚阶段,但前期针对群众征地拆迁赔偿问题一直未有效解决,涉及人数较多,阻工案件频发,严重影响重点工程施工进度。任垄带领民警认真排查,了解到每户群众的基本情况和诉求,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讲国家的赔偿政策、讲法律,通过三个月的时间,成功化解遗留问题21起,有效保障了省级重点工程施工进度。
隰吉高速指挥部在修建高速公路与上友村村民郑某的征地赔偿款未协商到位,郑某在施工现场进行阻工讨要赔偿款。双方情绪激动,派出所民警充分发挥驻村民警人熟地熟的优势,对双方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耐心劝说,讲法律常识,邀请乡政府和指挥部工作人员重新测量,经过派出所民警不懈努力的调解,最终以隰吉高速指挥部补偿郑某18万元达成一致,并签订赔偿合同。双方最终握手言和,矛盾纠纷得到了妥善化解,工程也顺利继续施工。
优化服务保障
绘就辖区“平安底色”
每年玉露香梨丰收的时候,城南乡南唐户村梨园里人头攒动,果农和外客商穿梭其中,一派繁忙景象。派出所民警赵伟带领辅警照例到此巡逻,不时和果农攀谈,了解收成交易和治安情况。
“今年又是大丰收!”果农刘大姐乐呵呵地介绍着自家的玉露香梨。在这里,70%的农民从事梨果产业。
玉露香梨价格高挺,成为果农增收致富的“宝贝疙瘩”,也受到诸多外地客商的青睐。针对玉露香梨收获交易季节的治安特点,城南派出所立足辖区实际,开展“梨园守护”行动,警力下沉一线,坚持为当地特色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用辛劳和汗水绘就玉露香梨丰收和交易的“平安底色”。玉露香梨上市以来,每天人流量达600余人。“我们制定了巡防方案,成立3个巡逻小组,加大对玉露香梨集中种植区域的巡防力度。”赵伟介绍说。
“老乡,玉露香梨丰收腰包鼓了,可要增强反诈意识,别上了骗子的当!”深入一线巡逻时,民警把嘱咐果农保护好“钱袋子”挂在嘴边。同时,他们积极加强以防盗、防破坏、防事故为主要内容的防范宣传,提高群众防范意识。
对果农倾心服务,对远道而来的外地客商,城南派出所也表现出无微不至的“待客之道”。他们靠前一步,主动登记客户及车辆信息,发放民警联系卡,做到当日纠纷当日依法调处。前不久,河北的客商李先生向民警求助,在交易付款时多支付了800元,现在找不到对方。民警多方调查后,很快联系上卖梨的果农。核实情况后,果农很干脆地将多收的钱款退还给客商。事后,李先生赞口不绝:“这里没有欺行霸市,民警很周到,老百姓很淳朴,我们做生意也顺心……”
用脚步丈量平安,用真心书写奉献。城南派出所民警辅警每天穿梭于60多个村庄的梨园里,巡防管控,宣传提醒,调处纠纷,疏导交通,提高见警率和管事率,给果农和客商吃上了“定心丸”,让“枫桥经验”在隰县落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