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中国讯(杨俊贤 张羽)文君村是桂林洋的革命老区之一,据海口党史资料记载,一九四七年五月,为了更好地打开海口市内地下工作的局面,经中共琼山县委批准,在文君村成立海口东区委。书记徐清州,宣传部长周少史,组织部长吴必兴,干事符川。六月,海口东区委在文君村,北插村,北创村发展农村党员,并建立了党支部。文君村共产党员张邦芝,张邦芬,张邦孝等人经上级党组织批准成立了党支部,支部书记张邦芝,组织委员张邦芬,宣传委员张邦孝,党支部设在文君小学。一九四七年七月至一九四八年三月,海口东区委以农村小学为主,建立地下交通点,作为联系城市开展工作的纽带。任务是接洽来往的地下工作者,传递信息,运送军火,联系群众,宣传党的政治主张。文君小学校长先是张光椿(半年),后是张显环。即是党的地下交通站,又是东区委之根据地。徐清州,吴必兴,符川及琼山县委武工队常住此地。也是原中共府海特区委书记祝菊芬,宣传部长徐清州与琼崖地下学联骨干研究工作的地方。主要活动场所除文君小学外,还有张泰廷家,张邦芝家和文君村后山。在张邦芝等人的影响下,张泰廷,张邦庆,张运华,张泰文,张显全,辜克忠,辜克安等人毅然投身革命事业。当时,祝菊芬,徐清州,冯万本,林诗耀,辜大华等人经常到文君村领导革命斗争。祝菊芬曾经叮嘱冯万本,如有紧急情况就找文君村的张泰廷。
文君小学交通站的革命先辈,对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无限忠诚,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显示出英勇的大无畏精神。他们积极向上级党组织传递情报,掩护党的上级领导,很好的配合了琼崖纵队和琼崖地下学联的革命斗争,在琼崖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文君小学解放前称为琼山县大林乡第一国民学校。琼山市民政局1999年10月28日下发琼民老字【1999】56号文件:根据海南省民政厅“关于颁布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村庄的通知”颁布了文君村,林排村等在内的83个村庄,为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村庄,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色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一样享受同等革命老区待遇。
海口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的《海口市革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条例》对承载革命历史文化的遗址、遗迹、场所和实物的保护传承做出了法律规定。条例第八条:在进行建设工程,农业生产或者其他作业中,单位或者个人发现疑似革命历史文化遗存的,应当立即停止建设或者生产活动,及时保护现场并报告退役军人事务,旅游和文化主管部门。
该条例的颁布实施为革命历史文化遗址,遗迹,场所和实物的保护传承提供了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