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中国讯(孙锁贵 王飞飞)春耕时节,吕梁岚县公安局上明派出所用真情丈量土地,以法治守护乡情,在四月的田野间续写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注脚。近日,该所连续高效处置两起涉农纠纷,实现矛盾纠纷就地吸附化解,为春耕生产注入平安动能。
4月26日上午,顾尾头村的春耕序曲突现变调。村民李某操作旋耕机时方向偏移,将铁犁“吻”上了邻家田垄。双方因0.3亩“越界”耕地争执不下,眼看要演变成“全武行”。接警后,副所长李伟带队直奔田间。警用卷尺在松软的土地上拉出笔直的标线,泛黄的土地承包证与GPS定位系统交叉印证,民警化身“田间法官”,在翻新的泥土间丈量出公平正义。当调解协议按上红手印时,两双手在民警见证下重新紧握,翻犁的不仅是土地,更是冰释前嫌的心田。
无独有偶,前河村的张某和牛某也因铺设地膜发生激烈争吵。民警到场时,张某攥着破损的塑料膜,牛某手持铁锹面红耳赤。调解团队巧用“三三制”工作法:邀请三位乡贤耆老回忆田界往事,组织三次现场踏勘比对地垄,运用“三心”调解术——耐心倾听委屈、公心丈量争议、暖心缝合裂痕。当GPS定位点与原木界桩重合时,真相在晨光中豁然开朗。民警既讲“六尺巷”的礼让佳话,又算清损财赔偿的经济账,最终让“地膜风波”化作邻里情深的催化剂。
这两起田间“疙瘩”的巧妙化解,折射出上明派出所“三早三就地”矛盾化解机制的实效: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实现小事不出田埂、大事不出村口、矛盾吸附在基层。所长王朕表示,该所正将“板凳调解会”“乡贤评理堂”等特色做法固化为长效机制,通过“田间警务”把法治课堂搬到春耕一线,让每寸土地都成为传承美德的沃土。
暮春的吕梁山区,警民共绘的和谐画卷正在舒展。上明派出所用沾满泥土的警服作笔,以倾注真情的服务为墨,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岚县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