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廉政在线 > 山西 > 正文
太原古交市司法局邢家社司法所灌溉式普法守护“菜篮子”
2025-04-29来源:廉政中国编辑:小编

  廉政中国讯(秦琴  张学平)4月28日,太原古交市邢家社司法所联合乡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化身“菜间法律顾问”,将法治课堂搬进蔬菜大棚,通过“精准滴灌+全链服务”,为菜农送上定制版“法治营养餐”,让法律成为乡村振兴的“硬核生产力”。

微信图片_20250429161827.jpg

  “这茬西红柿苗能签预售合同吗?”“赠品肥料出问题咋维权?”在大棚里,司法所干警变身“农业法律通”,围绕农资采购、土地流转、合同纠纷等高频问题,以“案例+法条”模式展开宣讲。“买种子要看‘三证一签’,缺一样都可能踩坑!”干警举起种子包装袋,现场教学如何识别合规农资,引来农户纷纷拍照记录。

  针对电商销售乱象,普法人员重点拆解《种子法》新规:“网店宣传的品种必须和实物一致,刷单、货不对版都是违法!”结合真实维权案例,干警手把手教农户用《民法典》保障订单履约,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应对售后纠纷,让晦涩法律条文化作“听得懂、用得上”的致富锦囊。种植大户成大姐边记笔记边感慨:“以前随手扔的包装袋竟是维权证据,这样的法治课真是“及时雨”!”

  从种苗培育到餐桌供应,司法所构建了全流程法律防护网。在种子来源环节,强调必须留存采购票据和检疫证明;在田间管理阶段,解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关于农药使用的“禁用清单”;针对销售环节,详细说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假一赔三”规则。种植大户成大姐边记笔记边说:“原来随手扔掉的老包装袋都是维权证据,这课太及时了!”

  从合同签订的细节把控到知识产权保护的要点,司法人员耐心普及了商标注册、侵权判定、维权途径等法律知识。他们结合实际案例,为前来咨询的菜农提出专业建议,帮助规避经营风险。针对个别菜农“自留种私下交易”的现象,干警用“康某非法经营种子被判刑”的案例敲响警钟。活动还设置了“法律体检”专区,为12家农户的18份合同购销合同把关,修正逾期付款、质量约定不明等23处风险条款。现场还发放了《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种子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土地管理法》涵盖6部涉农法律的“法治工具包”50余套。

  “规范合同让我们合作社年纠纷率下降60%,法治就是看得见的效益!”全国劳模、德盛全合作社负责人成拉旺指着标准化购销合同介绍。这场大棚里的普法行动,不仅守护了百姓的“菜篮子”,更托举起农民的“钱袋子”,真正实现“法治护农”“法治兴农”。

  司法所长表示:将持续深化“法治+农业”创新实践,通过订单普法、滴灌普法、合规指导等组合拳,以司法力量精准“灌溉”每一寸田野,让每颗蔬菜都带着“法治基因”走向市场。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让法治力量渗透到农业生产全链条,为农业健康发展提供更优质的司法服务。据悉,该所已建立涉农纠纷快速响应机制,下一步将联合农业部门打造“法治示范种植基地”,把法治元素深度嵌入“绿美经济”发展蓝图。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