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从职场萌新到团队新生力量,岗前培训是每一位新聘员工蜕变的起点。这里,有知识汲取的充实,有技能掌握的喜悦,更有对未来工作的憧憬与思考。
五月的阳光带着初夏的热忱,我怀揣着对职业的憧憬走进了临汾浮山县农商银行的岗前培训课堂。十五天的时光,于人生长河不过是惊鸿一瞥,却让我完成了从校园学子到银行从业者的认知蜕变。当结业典礼的掌声响起时,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笔记、训练场上湿透的衣襟、小组讨论时迸发的思维火花,都化作了对“服务三农”初心的深刻理解,也让我对即将踏上的岗位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坐标。
军事训练场上,从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青春在口号中淬火,意志在正步里打磨,迷彩服上的盐霜是成长最酷的勋章。当雁阵掠过训练场上空时,年轻的身影恰似大地的倒影,在口令中折叠成棱角分明的几何图形,汗水浸透的后背蒸腾起薄雾,将这段淬火青春永远拓印在田径场的晨光里。
在课堂与实践的交融中,一组组数据深深震撼了我,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与多个乡村签订深度战略合作协议,量身定制金融方案,赋能乡村产业腾飞。每个报表数字背后都是田间地头的期盼。当老师讲述帮助农户解决春耕贷款的真实案例时,我触摸到了这份事业的温度——我们传递的不只是资金,更是改变命运的火种。
行内组织的银行合规培训,使我深刻体会到“合规无小事”的深刻内涵。银行规范不仅是制度文件上的文字,更是守护金融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例如,客户身份识别不仅是“核对证件”,更是防范洗钱风险的关键环节;贷款资料审核中的“较真”,实则是保护银行与客户利益的双向责任。合规意识绝非束缚手脚的“枷锁”,而是规范操作的“红绿灯”。用“多说一句话,多核一遍信息”筑起合规防火墙。合规不是口号,正是这些细微处的严谨,累积成客户信任与银行信誉。
技能培训室里,点钞老师指尖在票币间翻飞如蝶,忽然停住动作摊开手掌——指腹磨出的透亮血泡与荣誉证书上的烫金字交相辉映。指尖从笨拙卡顿到生风带响,省级大赛的奖杯原是由无数个磨出血泡的日夜熔铸而成。她的故事让我们攥紧练功券的手更稳了几分。翻打传票的教室里,键盘声此起彼伏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学员们紧盯屏幕的目光随着算珠跳动,当最后一个阿拉伯数字在方格间整齐列队,此起彼伏的欢呼声里,是计算器按键上磨出的淡淡指痕在闪光——那是我们与数字博弈的青春印记。
从学生到农商人的角色转变,我将以“三颗心”破题成长:第一颗是扎根泥土的恒心,主动走进村舍院落,上山下乡,让金融知识像春雨般浸润乡土;第二颗是终身学习的决心,既要精进信贷风控等专业技能,更要掌握农产品周期、农村产业政策这本“无字之书”;第三颗是服务为民的初心,把柜台当课桌,把客户当老师,在解决“老大爷存折密码遗忘”“新农人直播带货融资”这些具体事务中锤炼本领。
作为新时代农商人,我愿做一株“金融水稻”:向下,把根系深深扎进三农沃土,在普惠金融、绿色信贷等领域汲取养分;向上,用青春的稻穗躬身服务,以数字化转型为犁铧,助力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破土生长。正如培训时学到的扎根三晋,服务三农,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轨迹,终将汇聚成农商行服务乡村振兴的时代年轮。
乡村的夜晚,繁星总是格外明亮。我期待着走进田间地头,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期待着坐在三尺柜台,用微笑迎接每一位客户;期待着参与金融方案设计,用专业助力每一个梦想。岗前培训教会我的,不仅是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农商银行员工,更让我懂得:真正有价值的职业,是将个人成长融入时代发展的洪流,在服务他人中实现自我,在扎根基层中成就梦想。这或许就是农商银行给予每一位新员工最珍贵的礼物——让我们在拥抱职业理想的同时,也拥抱了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