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廉政在线 > 山西 > 正文
“清风雅韵——晋祠博物馆馆藏折扇扇面展”在福建昙石山遗址博物馆隆重开幕
2025-05-22来源:廉政中国编辑:小编

廉政中国讯(常佳  薛永龙)由山西省文物局、福建省文物局指导,太原市文物局主办,福建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太原市晋祠博物馆承办的“清风雅韵——晋祠博物馆馆藏折扇扇面展”于2025年5月22日在福建昙石山遗址博物馆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7月20日。

微信图片_20250522203303.png

  本次展览精心挑选了晋祠博物馆珍藏的五十六件折扇扇面,时间跨度涵盖清代至民国,内容细分为“山水寄情”“花鸟醉心”“容影随性”“诗文咏志”“晋人翰墨”五大主题单元。

微信图片_20250522203307.jpg

  扇子,又叫作箑(shà)或翣(shà),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摇动生风以避炎暑的工具,在中国历史上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它是圣人智慧的结晶、生活中的艺术品、身份地位的象征、审美情趣的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扇子作为民间传统工艺与中国历史文化的结晶,融绘画、书法、诗文于一体,集合了扇面、扇骨、扇坠、扇套、扇盒、扇箍等物质元素,拓展了扇子艺术的发展空间,丰富了中国书画艺术的深刻内涵。盈尺之幅,丹青在握,摇曳清风,爽彻心骨。透过扇子上的画面和内容,我们便可感受社会历史的变迁,领略其精神、气韵、意境,体味其流派特点和作画风格,欣赏其所蕴含的大千世界。方寸之间,展示着作者跌宕起伏的人生境遇,给观众带来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和令人愉悦的精神享受。

微信图片_20250522202432.jpg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本次展览是一次跨省博物馆之间的深度合作交流,也是太原文物活化利用的生动实践,为福州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晋闽两地文化交流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近年来,太原市充分发挥文物资源优势,将博物馆作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突破口,通过构建“经典、智慧、群众、革命”四类博物馆,在科技赋能、生态治理、红色传承等领域形成创新矩阵,倾力建设展现晋阳风华的“博物馆之城”。太原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伟表示:“太原市作为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25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存各类不可移动文物2237处,馆藏文物18198件(套)、250703件,它们是我们打造博物馆之城的底气支撑。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地域劳动人民的智慧,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近年来,太原市不断挖掘文物资源价值,通过制度先行、多方参与、规划引领、逐项推进、重视人才、交流互鉴六方面措施,倾力建设凸显地方文化特色的博物馆之城,构建起包括41座备案博物馆和65座类博物馆的多元博物馆体系。在太原,“到博物馆去”成了一种新风尚。”如今的太原,百姓身边的博物馆随处可见,成为太原市的一座座文化坐标。

微信图片_20250522202437.jpg

  晋祠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祠庙园林的典型代表。晋祠文化遗产价值独特,是一座集山水园林、古建雕塑、诗文碑刻、陈列展示、收藏研究、社会教育于一体的综合类博物馆。

  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是该省第一座依托于史前遗址的博物馆,其陈展内容生动地阐释了五千年前昙石山人生产、生活的场景,以昙石山遗址命名的昙石山文化,分布于闽江下游,直达沿海地区,具有鲜明的海洋文化特色,是先秦时期闽台两岸海洋文化的源头,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崛起于东南沿海的一颗璀璨明星。

微信图片_20250522202441.jpg

  此次两馆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联袂举办展览,探索文物交流形式,搭建文明对话平台,旨在凝聚文物保护意识,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推出优秀精品展览,提升博物馆陈展水平、实现文物惠民、促进经济发展、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太原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伟表示,此次展览不仅是文物之旅,更是两地深化合作、共谋发展的新起点。未来,并榕两地文博将进一步扩大交流合作,共同推进两地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事业繁荣发展。同时,太原市将积极推进更多的馆际交流,让各地人民群众共享文物保护新成果,让人们在参观游览的过程中感悟中华文化魅力,坚定文化自信自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