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廉政在线 > 山西 > 正文
太原阳曲县:厚植绿色基底 筑牢高质量发展生态屏障
2025-05-23来源:廉政中国编辑:小编

  廉政中国讯(薛永龙)“草木植成,国之富也”。近年来,太原阳曲县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面构建林长制责任体系,强化森林绿色资源管理,“护绿”“扩绿”“兴绿”并举,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基底。截至目前,林木绿化率53.68%,森林覆盖率34.51%,荣获2022年全省林长制工作成效明显县、2023年太原市林长制工作考核优秀县,2025年全省林长制工作成效明显县,西凌井乡获评2024年全省林长制工作成效明显乡(镇)。

  注重“护”,筑牢多角度安全支撑,实现“绿”的防护升级

  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综合运用“人防、物防、技防”,切实加强林草资源保护力度。一是统筹协调,建强守护机制。充分发挥林长制作用,建立由县委书记和县长担任总林长、乡(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乡镇级林长、村党支部书记担任村级林长的三级林长体系,制定《阳曲县关于进一步落实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的实施方案》,加强专业队伍建设,配备森林专业管护员383名,森林消防专业队11支180人。以国家消防救援局山西机动队伍入驻我县为契机,强化联合宣传和巡护演练,全面提升森林草原防灭火能力。注重专职护林员队伍建设,落实“五统一”标准,积极引导群众、社会团体参与治理、管护森林资源,营造起“人人爱绿、人人护绿”的浓厚氛围。二是数智赋能,健全防火体系。以森林资源保护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建强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安装视频监控摄像云台点位46个,架设重点地段火情报警系统23个,设置50个重点卡口(一类卡口10个、二类卡口40个),用好通讯自组网系统和以水灭火装备,增强森林火灾预防扑救力量。深化林长制巡护信息系统建设,纳入“互联网+林长制”监督平台,加强与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衔接,融入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和古树名木等相关信息数据,不断提升数字林草智慧化水平。三是管育结合,加强监督执法。采用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和预报体系建设,加大对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巡查、检疫执法力度,结合森林督查、卫片执法工作,强化森林草原违法案件查处打击力度。截至目前,完成2024年国家森林城市巩固建设任务6.25万亩,其中国土绿化建设任务1.75万亩:“三北”工程1万亩,省级造林0.7万亩,营造林示范工程0.05万亩;森林质量提升任务4.5万亩,封山育林(“三北”工程)1万亩,退化林修复(“三北”工程)1万亩,新造林地管护2.5万亩;古树名木保护(古树名木保险)1074株,完成0.8万亩育苗地、4739.7万株苗木产地检疫,受理查处各类案件2起。

  注重“扩”,拓展多层次绿化空间,构建“绿”的生态屏障

  始终把大规模国土绿化、科学植树造林作为夯实美丽中国绿色根基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立足阳曲实际,坚持系统科学和可持续推进、注重规模和质量并举,让绿色成为助力阳曲高质量发展的最亮底色。一是系统推进造林绿化。围绕全域绿化总体布局,坚持“精准把握科学绿化要义,精细落实差异设计理念,精心组织造林过程管理,精致打造创森优质工程”,通过全民植树、查漏补缺、见缝植绿等措施,以成活和成林为目标导向,创新“例会制度强协调、跟进监理优服务、三方验收强考核、差异支付重激励”管理机制,严格落实国土空间规划与各级各类绿化规划相协调,持续做大造林植绿面积。2024年完成创森巩固建设任务6.25万亩,全县116个行政村实现绿化“全覆盖”。二是科学开展荒山绿化。结合当地土地资源、地形地貌条件,科学确定树种类型、造林密度、绿化模式等,既注重绿化规模、又注重绿化质量。采用集中连片开展荒山绿化,采用乡土树种、营造混交林和生物防火隔离带、绿化美化结合等方式,倡导使用乡土树种,优先选用良种壮苗,注重绿化模式多样化,加大针阔混交、乔灌混交比例,科学确定造林密度,乔、灌、草合理配置,营造多层次的混交林,打造高标准水源涵养林、生物防火隔离带、生物多样性防护林、山地景观树营造模式,让荒山绿化实现景观生态效果。三是扩展城乡景观绿化。开展身边增绿、城乡增景行动,科学推进城乡绿化,拓展城乡绿化空间。重点打造全国“二青会”分会场生态公园、万向农业园和蹊马甸森林康养基地等生态公园,建成桦桂和北山森林公园、阳兴环城森林公园,同步推进森林康养基地、自然教育基地、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等生态文化项目建设,增加街心绿地、绿色游憩空间、郊野公园等,进一步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注重“兴”,探索多渠道收益来源,放大“绿”的经济价值

  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路径,实现生态向业态、颜值向价值、产品向模式的多维协同转变,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一是发展林下经济。立足资源禀赋、发挥生态优势,利用林下空间,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培育壮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累计建设林果基地2800亩,涌现出万向生态农业种植基地、西沟果岭种植基地等一批经济林种植企业,形成以林果种植、林药种植、林下养殖等一批“树粮经济”模式。泥屯万向万亩特色小镇,种植经济林种10余个品种6万余株1200余亩,带动周边村民就业100余人。西沟果岭种植基地生产的冰糖心苹果享誉省内,年产值收入100余万元。二是培育生态医养产业。推动省级中药产业龙头企业“和仁堂”与安徽亳州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达成中药材产业战略合作,与县林场及周边村集体合作,利用林下空间和边坡梁地,发展中药材种植;争取上级积极扶持资金100万元,在中药材交易市场、贸易合作、饮片集采、品种经营、加工基地及种植基地等多方面展开合作支持,完善中药生产链条。推动阳曲中医药健康小镇建设,依托镇内山西领创生命健康产业园项目等建设,深入挖掘县域中药材价值,构建阳曲县生态本底优势与预防、治疗、康复全链覆盖的大健康生命产业。三是打造生态康养品牌。探索“以绿生金”的创新发展之路,充分发挥森林旅游、森林康养、自然教育、森林文化等新业态的商业价值。高标准打造集旅游度假、教育科普于一体的千曲营响未来教育基地,占地2300余亩,森林覆盖率达75%,成为“中国森林体验基地”“2022年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将近百余家学校及单位的各类实践基地;依托省级农业产业示范区区位优势,打造集“现代农业+文旅休闲+生态康养+研学旅行”的万亩特色小镇康养项目。


返回
顶部